梅花鹿

Cervus nippon   Temminck
   

  2728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梅花鹿是一种中型的鹿,大于鹿、小于马鹿。耳大直立。颈细长。躯干并不粗大。四肢细长。尾短。臀部有明显的白色块斑。仅雄性有角,年老者角分四叉,眉叉斜向前伸,第二叉与眉叉相距较远。冬毛厚密栗棕色,白色斑点不显。鼻面及颊部沙黄色。尾背面深棕色,尾下面及鼠蹊部白色。腹毛淡棕。夏毛薄,无绒毛。全身红棕色,白色斑点显著,在背脊两旁及体侧下缘的白斑排成两纵行。尾上面变成黑色。

生物学

晨昏活动较多。行动敏捷,嗅觉、听觉发达。以青草、树叶、嫩芽、树皮、苔藓等为食。交配期在8月底至10月,次年4—6月间产仔,每胎1仔,偶尔有2仔的。

生境信息

栖于混交林。山地草原和森林边缘附近。冬季多在山地的南坡,春秋季多在旷野,夏季常在较密的林子里,有时移至高山草原以避蚊蝇。

国内分布

原产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华南地区。目前野生者数量极少,仅见于安徽南部、江西东北
隅和四川省若尔盖地区等。

经济意义

梅花鹿茸为最名贵的药品、鹿胎、肉、筋、尾、鹿鞭亦均可做药用。解放后,在东
北、华北和西北各省广泛建场饲养,现已完全满足国内鹿茸需求。